365体育备用网址_365体育备用

图片

“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文化和旅游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8-25 10:00:00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第三十九场:云南文化和旅游专场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同志,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目标要求,在努力推动云南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作发布,并就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先生;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聪先生;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先生;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澄先生;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娄可伟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二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发布新闻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国良: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云南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就云南近十年来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和发布。

一、这十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云南文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云南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持续繁荣发展。我们始终牢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完成111项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100%;我们始终牢记“云南旅游资源丰富,要大力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指示,把云南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万亿级支柱产业来打造,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并成为全国智慧旅游标杆,全省旅游总收入2019年迈上了万亿元台阶,“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们始终牢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聚焦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出台云南省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0个,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品质持续提升;我们始终牢记“要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承办了5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系列展会。尤其是今年7月举办的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智慧创新·共启未来——服务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极大的深化、创新和突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海内外、业内外的一致好评。旅交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云南文化和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成为了展示中华文化和旅游发展成就、增进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国际性平台,无异于是给在遭受连续两年半的疫情肆虐下的全球旅游点亮一盏灯,照亮前行路。我们还组织举办“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澜湄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创作并支持《十面埋伏》《吴哥的微笑》等演艺节目赴海外演出,不断拓展文化旅游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始终牢记“要继续依法整治‘不合理低价’、强迫购物等市场乱象,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旅游革命”,出台史上最严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打造“30天无理由退货”诚信品牌,开展旅游市场整治“铁拳行动”,打好旅游市场监管主动仗,做好涉旅舆情引导和处置,不断擦亮云南旅游的“金字招牌”。

二、这十年,是深入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云南文旅转型升级、克难奋进的十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立足省情、顺应时势,将文化旅游业发展纳入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重要部署,与时俱进制定若干重要政策措施。2013年提出《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2016年印发《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2018年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2020年将文化旅游业列入全省五个万亿级产业重点培育,2021年制定《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年制定《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落实《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引领推动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业态更加丰富,数字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云看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康养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十年来,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98.9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92.16亿元,体量增长2.32倍。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旅游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旅游总人次从2012年的2.01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07亿人次,年均增长22.0%;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170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35亿元,年均增长30.6%;旅游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5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778亿元,年均增长15.3%,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4%提高到7.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两年多来,旅游业遭受严重冲击。我们统筹精准疫情防控和文旅业恢复发展,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底线的同时,努力助企纾困出实招,推动文旅行业提振信心、企稳向好。今年年初以来,共为涉旅行业减税降费15亿元,100%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2.4亿元,发放促旅消费券1.55亿元,补助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2896万元,奖补100家旅行社、20家旅游演艺企业纾困稳岗资金5550万元,指导71家A级旅游景区减免门票,争取到地方政府专项债12.44亿元支持文旅产业恢复发展,旅游市场信心大幅提振、旅游复苏步伐加快。今年1-7月,全省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37亿元,同比增长54.6%。接待游客4.3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56.8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2%和80.0%。7月单月实现历史以来最高最快增长,接待游客99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3%、54.1%,恢复到2019年的138.6%、119.6%,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一度保持单日运送旅客量全国第一,“一半的中国人在云南”一度刷屏。我们持续策划做好“35102”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储备50个百亿级、100个50亿级、150个20亿级、300个10亿级文旅项目,打造“16个10”的世界级文旅产品,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0亿人次以上、实现文旅总收入2.2万亿元以上,文旅产业增加值超过3500亿元、占GDP比重突破10%。

三、这十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云南文旅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十年

深入实施“文化润滇”,更加自觉地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是艺术精品创作翻开新篇章。新创原创100余台大型舞台艺术作品,175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8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话剧《农民院士》等8个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花灯剧《山茶花红》、滇剧《回家》等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话剧《搬家》获第十四届文华剧目奖,舞剧《幸福花山》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46个乡镇入选“中国文化艺术之乡”,命名26个省级“文化艺术之乡”。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149个、博物馆149个、美术馆9个、乡镇文化站145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652个。公共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中心)、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戏曲进乡村”“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等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连续12年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活动。配合省人大制定《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取得新进展。完成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由5300处增加到147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项(居全国第12位)。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116处,中国传统村落708个(居全国第2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代表性传承人125人,“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4个传统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创建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28个云南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四是文旅融合步伐加快。推出10条非遗、22条历史文化、6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彩云之南·红色热土”“傈僳山寨换新颜”2条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编制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并启动建设。扎西会议会址周边文物保护提升、禄劝段红色遗址保护展示、寻甸段柯渡教育基地建设等10个项目进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打造40多台精品旅游演艺,成功举办46项国际性文旅活动、100多项体育旅游赛事,实现了“文化、艺术、体育+旅游”的互促互融。

四、这十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云南文旅凸显优势、赋能发力的十年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一是生态资源优势较好转化为旅游品牌优势。红河哈尼梯田2013年申遗成功并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我国2022年世界遗产唯一申报项目,现正在平稳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世界自然遗产3项(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化石地)。十年来,新增5A级旅游景区4个、总数达到9个,新增4A级旅游景区85个、总数达到129个;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2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国家级、2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4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创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15个、旅游强县20个、旅游名镇101个、旅游名村213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广泛、业态丰富、选择多元,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二是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动能。实施“123518精准旅游扶贫工程”,着力推进文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旅游打造优质产品、提高服务质量,许多贫困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变成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十年来,实施文化旅游扶贫项目5700多个,完成乡村文化旅游投资1032.4亿元,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9个、示范乡镇25个、示范村76个,建成贡山、福贡、泸水3个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从2012年的0.56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22亿人次、年均增长21.35%,乡村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263.80亿元增加2021年的1793.98亿元、年均增长23.74%,文化旅游累计带动80.85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2%。今年以来,我们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将申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30个“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2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乡村旅游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五、这十年,是大力加强文化和旅游系统自身建设,云南文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十年

紧紧围绕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人才机制为动力,以提升素质能力为核心,以完善人才管理评价体系为重点,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目的,以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为抓手,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文艺领军人才,2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人获文华个人单项奖,培养了以杨丽萍、冯咏梅、陈亚萍、朱福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艺名家。启动组建12个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全省艺术、文物博物、图书资料和群众文化等系列职称评审。加强行业从业人员培养,在全省开展了37个工种2.4万人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连续10年实施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专项,为我省110个“三区”县选派文化工作者8904名,为基层培养文化人才1835名,实施人才服务短期项目14.9万个,开展服务2.3万人次。实施文旅机构改革,组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综合执法监督局,统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等6个领域行政执法职责。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夯实文旅系统党的建设。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了《关于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业恢复发展一线识别使用干部的措施(试行)》,进一步树牢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一支统筹力强、创新力强、协调力强、执行力强的云南文旅铁军队伍。

各位媒体朋友!

启航新征程、扬帆向未来。文化和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一业带百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推动云南成为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加快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建设万亿级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坚持“三法三化”,发扬钉钉子精神,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展现文旅新担当、作出文旅新贡献,奋力谱写云南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宗霞:

非常感谢赵国良先生精彩且充满情感的发布。

大家都知道,云南文旅是云南最具影响力、最有吸引力的金字招牌。刚才,赵国良先生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云南文旅的十年。这是精彩的十年、是收获的十年、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可以说我们在诗和远方里看到了云南文旅阳光明媚的春天。

接下来,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云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请问,我省在文旅康养新产品、新业态方面,有些什么内容来支撑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先生来回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答记者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饶祥碧: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你长期以来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支持。

近年来,全省文旅系统按照《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要求,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深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我们深入推进“旅游+”和“+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文旅融合、生态康养、户外运动、研学科考、乡村旅游、边境跨境游等新产品新业态。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充分发挥云南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打造一批康养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一是创建康养旅游集聚和国际康养旅游示范新区。以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线休闲旅游示范区、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为支撑,打造一批交通方便快捷、康养类型多样、医疗资源集聚、旅游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智慧化管理水平高的康养旅游集聚和国际康养旅游示范新区。二是打造生态养生旅游新产品。依托气候环境、森林生态、山地湖泊、温泉康养等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康养内容丰富、休闲度假舒适,兼具观光、休闲、康疗、养生的复合型康养度假区、生态旅游区、湖畔度假区、湿地公园、森林康养、温泉养生等生态养生旅游新产品。三是培育运动健身休闲新业态。以“低空、山地、水域”为主要载体,依托全省高原体育训练、户外运动场地,通过各类低空航线、登山步道、绿道、骑行道等有机串联,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兼具民族特色的高端、专业、安全的户外运动基地、汽摩赛车场、国家步道、骑行绿道等运动健身休闲新业态。四是拓展医疗养生旅游新项目。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医疗康复基地、养生养老基地,充分挖掘推广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保健技术和服务,建设一批医疗康养旅游基地、中医药食疗养生旅游区、健康保健养生旅游区、养老养生体验园区等医疗养生旅游新项目。通过这些新业态和新项目来支撑打造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谢谢!

 

 

文旅头条记者现场提问

文旅头条记者:

不久前,玉溪举办的纪念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问在“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重点推进哪些考古研究项目?将重点推进哪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此外,在促进中外考古合作交流方面有哪些设想?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聪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聪答记者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杨德聪:

感谢你的提问。

“十四五”时期,云南考古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2021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为考古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云南省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云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人类起源与旧石器考古”“云南青铜时代考古”“南诏大理考古”“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等重点考古研究领域开展工作。刚才这位记者提到李家山的学术研讨会,是在青铜器考古领域中为了纪念50年前一个重大发现、推动今后新领域考古工作而举办的一个研讨会,我们深入开展古人类和现代人类起源、云南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与聚落形态、汉晋至南诏大理时期的古代城址、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云南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的贡献等重大学术课题研究,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西南夷考古”国家立项和实施工作。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滇池开展以古滇国起源和发展融入国家一体发展的进程研究,也有了一些喜人的进展。同时,我们还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规划印发实施已有了不错的进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正在编制,并进行资源调查。我们将持续开展大遗址考古工作,积极推进6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目前,正在推动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剑川海门口、昌宁大甸山、广南牡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立项,推进大理太和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实施。

在促进中外考古合作交流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毗邻相接的优势,充分以南亚东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龙头带动作用,搭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合作交流平台,我们连续在老挝沙湾拿吉省青铜冶炼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进行调查合作和发掘。持续开展中国援助缅甸蒲甘佛塔修缮项目,通过这样一些平台和项目,不断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物保护与区域考古合作交流。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再次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网记者:

近几年,云南倾力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平台,推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请问,下一步,云南在智慧旅游发展方面还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娄可伟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娄可伟答记者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娄可伟:

感谢中国网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发展智慧旅游是适应数字化时代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在总结云南省“旅游革命”三部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云南”建设和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统一部署,遵循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方向,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云南省智慧旅游向纵深融合创新发展。以数字化、智慧化为手段,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提升监管效率和游客体验,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云南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总结前期我省智慧旅游的成功经验,着眼于未来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云南”建设的需要,以更高站位、更高层次、更高维度、更高标准推动我省智慧旅游向更高水平发展。用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建设云南文旅大数据中心,统筹推进全省文旅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依法依规促进文旅数据全面整合、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深入研究文旅融合大数据相关法律制度及应用理论和算法模型,研发人工智能辅助数据分析的新方法和应用系统,全面支撑和提升我省文旅行业动态监测、文旅经济趋势研判、文旅产业经济运行分析、穿透式行业监管、精准化宣传营销、宏观调控决策、投资效果评估、风险防控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我省文旅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的文旅行业大数据中心,力争再树全国标杆。

二是继续坚持政府革命+科技创新的理念,推进数字产业化。我们将认真梳理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全产业链条,厘清政府资源配置与市场运营的边界,遵循市场规律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则,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持续推进架构优化、要素资源优化、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围绕“一中心两平台”优化迭代“游云南”架构,进一步优化导游导览、投诉处置、30天无理由退货、预约入园、诚信评价等服务功能,形成一体化的区域服务信息资源,提供立体化、全方位、一站式精确信息和互动化服务,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质量,把“游云南”平台打造成为面向游客的市场化平台、云南旅游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流量平台,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持全国标杆地位。

三是推进数字化赋能,促进产业数字化。我们将布局建设一批智慧化景区、度假区、小镇、乡村、酒店、厕所和交通设施,打造全国智慧旅游景区样板。大力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场景,以新技术叠加游戏、动漫、音乐等数字内容生态为抓手,以新形式提升文旅资源的传播力。扶持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阅读、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有序发展,开发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模式。并鼓励部分有基础的景区、景点、博物馆进行元宇宙模式的探索,充分利用增强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字展品鉴赏、线上博物馆、展品辅助讲解、展品复原等,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四是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省已实现全省A级景区4G网络全覆盖,4A以上景区5G网络全覆盖,计划年内全省3A景区将实现5G网络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基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加快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提升。

五是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依托全省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的汇聚和治理,为旅游资源赋予文化属性,打造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着力提升公共数字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和服务水平,提升文化资源利用和文旅融合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谢谢。

宗霞:

谢谢娄可伟先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近期,云南旅游市场快速恢复。请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推动恢复发展过程中如何统筹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另外,云南如何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澄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澄答记者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杨澄:

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今年以来,国家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之国家对跨省团队旅游“熔断”政策调整,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旅游需求得以充分释放,旅游业快速回暖复苏。在此过程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大旅游市场监管,今年以来,没有因旅游途径传播引发大规模疫情,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

但是,今年暑期以来,游客大幅增加,旅游活动频繁,省外疫情输入我省风险极大,安全生产面临不少问题,旅游投诉和负面舆情高发多发,对此,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在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整治工作。

在疫情防控方面:一是落实常态化措施。紧盯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旅行社等重点场所和文旅单位,对照文旅行业疫情防控9个《工作指南》,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引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扫码、测温、消毒、戴口罩、一米线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二是强化核酸检测。严格落实文旅行业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两天一检”、入滇游客“三天两检”、落实重点文旅场所查验24小时或48小时核酸。三是做好应急准备。完善应急预案,合理规划集中隔离和游客安置资源,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出现小规模疫情能满足需求,出现大规模疫情能迅速统筹调度资源,做好应急准备。

在安全生产方面: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围绕文物安全、文旅场所消防安全、文旅设施设备安全、旅游交通安全、文旅领域自建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按照“边查边改”方式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落实整改,及时管住风险、消除隐患。

在市场整治方面:一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落实好旅游市场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以“零容忍”的态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等严重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打击旅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定期公布典型案例,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二是高效处置投诉和退货。通过向游客发送温馨提示短信、张贴“一机游”投诉、退货二维码、在机场火车站设置“云南文旅意见箱”等方式,进一步畅通旅游投诉、“30天无理由退货”渠道,发挥“1+16+129+X”处置体系的作用,高效处置投诉、回应诉求。三是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发挥“1+3+N+1”旅游综合监管机制作用,联动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从2022年8月起,开展为期9个月的旅游市场整治“铁拳行动”,坚决依法打击侵害游客合法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不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总之,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通过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整治几个方面的努力,着力营造一个安全有序、拴得住心、留得住人的旅游环境,坚决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再次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杨澄先生。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五位发布人精彩的发布和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云南文旅是一个让大家一听就会兴奋和振奋的词汇。云南文旅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了云南新形象,云南文旅也让全国和全世界人民享受了一种叫云南的新生活。文化铸魂、旅游为民。我们将围绕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打造万亿级现代旅游文化产业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做大做好做强云南文旅这篇大文章,让云南文旅这块金字招牌永远熠熠生辉。请记者朋友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和镜头,为云南文旅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