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备用网址_365体育备用

图片

“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创新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8-23 10:00:00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七场:创新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相关领导同志,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目标要求,对创新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和十年成就进行发布,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先生;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革伟先生;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李媛女士。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发布新闻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学勤: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中国特色,着眼全球发展大势,对新时代科技创新进行了全方位谋篇布局,深入推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不断向前发展。10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推动创新型云南建设,我省科技人才队伍持续扩大,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的云南贡献。

这十年,夯实创新根基,全省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云南区域创新能力从2012年的全国第28位提高到2021年的第21位,提升7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两番,从2012年的68.75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245.99亿元,从全国第24位提升到第19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62%提高到2020年的1%,从全国第27位提升到第24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0.43%提升到2020年的0.97%,从全国第28位提升到第18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2012年的9.81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21.51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0.89件,提高到2021年的4.02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2012年的45.7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6.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551户、1804.61亿元、2120.06亿元、1287.1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55户、4236.75亿元、6152.26亿元、4878.15亿元,这四个指标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72.96%、134.77%、190.19%、278.99%。云南省主持完成了1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综合获奖情况居西部第4位;有12人获何梁何利奖;1610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3.29%提高到2020年的7.34%。

这十年,聚焦重大创新需求,科技支撑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累计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10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新产品1000余个。

在工业领域:围绕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全面落实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基本建成国内首个稀贵金属材料专用高通量计算平台,实现一批稀贵金属先进技术、新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支撑新建或升级生产线15条,实现经济效益24.7亿元。研发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精确制取等新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铂族金属再生利用基地。围绕绿色铝谷、光伏之都,组织实施了一批先进绿色铝材、绿色硅材重大科技项目。水电领域高拱坝、高碾压混凝土坝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安全可控区块链基础平台”在茶叶、金融供应链、跨境贸易及数字烟叶等领域应用,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堆垛机、AGV(自动导引车)等设备,取得欧洲市场通行证,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支持开展汽车发动机新动力总成技术及产品研发,云内动力连续5年获得全国产销量冠军,成为我省首家工业产值和营业收入双破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

在农业领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新阶段,为我省粮食连续增产、经济作物效益提升、山地牧业进入全国畜牧大省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获省部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奖153项,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773个,培育国内首个高维A玉米品种,自主选育的“滇禾615”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茶叶、咖啡、坚果等品种选育技术全国先进,花卉新品种数量和种类居全国第1位。培育出云岭牛、宣和猪、云上黑山羊等8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楚粳27号、37号入选国家两个超级稻品种,马铃薯品种“云薯108”刷新西南地区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普洱茶功效及作用分子机理研究、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2800亿元;云南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19.0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41.56亿元,年均增长率12.7%;中药材原料种植(养殖)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89.2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82.78亿元,202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900万亩,居全国第1位。2020年,我省疫苗批签发量9465.51万剂,居全国第1位,批签发货值居全国第2位。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全球首个EV71型肠道病毒灭活疫苗、全球第2个/国产首个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相继获批上市;自主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成为国内第5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获批国内紧急使用;合作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成为国内第1个、全球第4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mRNA疫苗产品。三七中药材及种子种苗、天麻中药材3个标准通过国际认证;痛舒胶囊、血塞通软胶囊获FDA批准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薇诺娜”等系列产品成为我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领头羊。

在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有力增进了民生福祉。科技扶贫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省8502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的全覆盖,“澜沧模式”“会泽模式”成为全省科技扶贫样板。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村镇规划、环境整治、产业发展、防灾减灾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支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有力推进。科技创新在“九湖”水污染综合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沧市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这十年,抓实源头创新,基础研究成果亮点凸显。灵长类生物医学、天文学、植物化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等特色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实力进一步巩固,国际影响不断增强。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发布全国首个生物物种目录。种质资源库野生植物种子数量突破1万种,居全球第2位。建成国内天然产物大数据中心。首次发现寒武纪节肢动物化石中枢神经系统。成功破解金丝猴适应高海拔环境遗传机制。利用体外培养的树鼩精原干细胞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首次系统解析了灵长类动物胚胎着床后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事件。

这十年,聚焦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对经济社会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等3个云南实验室启动建设;建设了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了115个省重点实验室,12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8个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5个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中国科学院天元数学中心、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等一批“国字号”重大科学研究基地/设施落地云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中国—东盟工业级5G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运行。楚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玉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评估,通海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深入推进。

这十年,狠抓创新主体及服务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效明显。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缴税费总额、净利润、科技经费投入、拥有有效专利及有效发明专利数,从2012年的98.77亿元、94.53亿元、65.23亿元、4774件、1601件,分别增长到2021年的228.86亿元、369.05亿元、235.73亿元、40029件、6233件,增长幅度分别达131.7%、290.4%、261.4%、738.5%、289.3%。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有5户,10亿元-100亿元的有120户,1亿元-10亿元的有362户,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有力提升。至2022年7月,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462户,构建了“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引培体系。推进双创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级及省级众创空间156家,实现了对全省16个州(市)的全覆盖;有国家级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成功举办7届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

这十年,厚植人才沃土,科技人才培引及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显现。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围绕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相继出台配套政策68个,推进改革举措83项。连续3个增选年份共7名高层次人才成功当选“两院”院士,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滇“两院”院士达13人,居西部省(市、区)第4位。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8人,培育省级创新团队278个,遴选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343人。季维智院士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朱有勇院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朱兆云院士团队完成的云南特色彝族药物“痛舒胶囊”,是我国第一个获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民族药。

这十年,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科技入滇成为科技开放创新的靓丽“名片”。2012年以来,成功举办了5届科技入滇对接活动,签约项目3000余项,推动了一大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团队入滇落地。沪滇、京滇、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持续开展,我省与上海市每两年共同举办一次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通过泛珠三角区域(“9+2”)科技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与粤港澳科技合作对接交流平台。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673个。科技入滇已成为国家区域创新合作的成功实践。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国家级国际创新合作平台。2017年,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实施以来,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2723件。

这十年,聚焦效能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明显。科技管理“线上办、数据跑、一次办”取得重要进展,组织实施“揭榜制”“军令状制”等科技项目立项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科技经费“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机构及人员更大自主权,为真正敢创新、勇突破的创新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科技舞台。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风险补偿、创新券应用,“科创贷+风险金池”大幅降低了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云南省技术市场投入运行。建立科技伦理委员会制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围绕“三评”改革、科研管理优化、科研诚信、科技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出台系列配套措施。深化厅州(市)会商机制建设。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呈现新气象。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深入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重点将继续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实施《云南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等创新政策,持续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落细落地。

二是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绿色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云南”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瞄准一批“卡脖子”难题,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加大以疫苗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以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和化学药研发及成果转化力度。

三是持续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精心筹办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积极策划昆明人才招引专场活动,加大对急需紧缺外籍人才支持力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新增科技领军人才40人以上,新增高端外国专家100名以上,新增顶尖团队15个以上,新增创新团队100个以上,夯实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支撑。

四是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全力完成“十四五”末期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3500户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3000户以上的目标任务。积极举办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推动365体育备用科技型企业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充分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五是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抢抓国家实验室体系重组机遇,争取365体育备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云南。在高水平建设云南贵金属实验室等3家云南实验室的基础上,围绕绿色能源、生物种业、疫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等领域,根据需要再推动建设365体育备用云南实验室;启动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高质量推进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持续提升我省创新平台能级。

六是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昆明、玉溪、楚雄3个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评价排名进一步提升,推动曲靖、文山、临沧等省级高新区“以升促建”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组织实施楚雄国家高新区等科技创新联合专项。加快与昆明市推进实施省市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以厅州(市)科技会商为抓手,与各州(市)共同扛起新阶段科技创新新使命。积极探索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新路子,稳步推进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七是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着力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持续开展科技入滇行动,进一步深入推进沪滇科技合作。加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开展新一轮全面科技合作。全面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深入实施“智汇云南”计划,吸引南亚东南亚国家青年科学家、企业家来滇创新创业。

八是扎实推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落地见效,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推进“百团万人”创建“百企百村百品牌”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期,新选派科技特派团100个以上、科技特派员10000人次以上。夯实壮大乡村振兴主体,积极支持省外各类人才队伍参与云南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村)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带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程。

各位记者朋友,创新永不止步、奋进永不停歇。过去10年,全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科技创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在进步,全国各地的兄弟省(区、市)也在进步,我们创新基础薄弱的现实还没有根本转变!全省科技人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只争朝夕,努力作为,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富民强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

宗霞:

谢谢王学勤先生。

刚才王学勤厅长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这十年硕果累累,这十年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的云南贡献。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第二项议程,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李媛女士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李媛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李媛: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各媒体、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省发展改革委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统筹谋划,着力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创新改革举措,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良好成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新”。

一、科学编制规划明确新部署

十年来,我省印发和实施了3个全省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些规划中,均把创新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进行统筹谋划。在《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从树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实现科技创新和跨越、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8个方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建设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3个方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从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4个方面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十年来,云南省区域创新能力逐年提高。

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先后推出30项支持创新改革举措,从多个方面不断深化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为各创新主体创造宽松的干事环境。其中:

一是推进技术创新改革举措,促进产教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行“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广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建立以授权为基础、市场化方式运营为核心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助力形成我省创新共同体。面向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科技骨干力量打造前沿技术产业链股份制联盟,建立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形成就业、职业、产业、行业和企业协同联动的“五业联动”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培育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推进区域新兴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

二是推进金融相关制度创新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服务创新创业融资需求。建立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评价体系,建立“银行+征信+担保”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模式,结合科创型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广“随借随还”“银税互动”“留抵快贷”等信贷产品,探索商标、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截至2022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为1059户云南高新技术企业、42户云南“专精特新”企业、42户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7户云南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贷款余额1469.37亿元。推出中小微企业特色产品111项,实施税费减免、利率优惠等让利措施56项,有效提升金融供需匹配度。

三是推进司法相关制度创新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行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三合一”制度,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门化和程序集约化。推进省级行政区内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跨市(区)审理,统一裁判标准。在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帮助法官准确高效认定技术事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为重大科技创新提供司法保障。

三、着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构筑新优势

近年来,我省聚焦产业发展基础,针对我省优势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是聚焦优势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我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科研力量,争取到国家在云南省布局建设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灵长类设施)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建设,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位居国际前列,植物种质资源保藏技术以及相关规范标准制定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种质资源实物和信息共享,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亚洲一流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和科学体系。为我国切实履行国际公约、实现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投入试运行。该设施将建立世界上首个对灵长类动物表型与遗传进行全尺度研究、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研究设施,构建从分子到细胞,从组织到整体、从胚胎发育到成体行为等多方位研究的综合体系。设施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发展,支撑以灵长类动物为模型开展的脑科学、疾病机理与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服务国家相关重大研究计划与人口健康领域重大需求。

二是集中力量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立足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重点聚焦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安排资金10.03亿元,组织实施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项目386个,项目总投资647.8亿元,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智能成套装备研制开发与昆明新机场应用示范项目,推动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在国内大型机场广泛运用;系列重大传染病预防用疫苗新产品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促进沃森生物公司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高性能稀土基汽车尾气催化器研发及国Ⅳ催化器产业化项目,推动贵研催化剂公司产品在国产自主品牌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昆明市现代中药与民族药、新型疫苗和生物技术药物产业集聚区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并在2019年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三是服务发展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51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涵盖了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这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技术带头人、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有效促进了一批又一批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形成和转化,为解决我省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智力和人才支持。

四是放眼未来大力培育产业创新人才。聚焦云南省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大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自2014年以来,共有298名在产业创新方面业绩突出的人才入选产业创新人才库(原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库)。截至目前,在册的280名人才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6个,已经或即将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用技术101项,专利389个,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EI论文62篇,出版专著5部,为我省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持续提升创新活力积蓄新动能

自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我省将创新与创业一体推进,充分发挥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作用,加强“双创”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的协同衔接,聚焦重点,激发全省创新活力。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以《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为统领,多部门联合发力,分类制定“1+N”支持政策体系,持续发挥政府在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激发各类群体活力。聚焦大学生、退役军人、妇女、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分类施策,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云南省内6所高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成了20个高校校园主题创客空间、57个大学生实践基地;53738名退役军人成功创业;形成以家政、手工编织、民族服饰、刺绣为主要创业方向的妇女居家就业模式;涌现出大量返乡创业促脱贫的优秀典型。

三是加快“双创”平台建设。推进“双创”平台提质增效。全省打造615个省级“双创”平台,覆盖全省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大学生、农民工、返乡人员(含农村妇女)、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30所本科院校,7个产业重点园区,102个县(市、区),形成强大“双创”平台服务网络,让广大创业者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创新改革,推进产业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迈进,更好释放全社会创新潜力、创造活力、发展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李媛女士。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将多措并举,更好地释放全社会创新潜力、创造活力、发展动力,助力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市场主体的培育。请问,省科技厅在市场主体培育,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革伟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革伟答记者问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何革伟: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市场主体培育的重大部署,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省科技厅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政策体系。先后制定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9条措施》《加快双创孵化载体建设8条措施》等一系列的文件。具体政策有:州(市)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投资额的2倍计算招商引资任务;对整体迁入云南的高企给予一次30万元的奖补;省外高企、创新团队和技术成果持有人到我省设立的科技型企业,直接纳入高企培育库进行培育。对进入高企培育库的企业奖补从2万元增加到5万元;首次获高企认定的,规上企业奖补30万元,规下企业奖补10万元,重新认定为高企的奖补5万元。将科技型企业引培作为高新区及双创载体的考核评价指标,对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的载体最高可给予100万元奖补。

二是突出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向科技型企业倾斜,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在项目评审中加2分;高新技术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可按比例配套项目经费。科技型企业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可采用非招标方式,首次投向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推行首购和订购制,对采购方按照成交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落实各项减税政策,从2022年起,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强化精准服务,深入推动“一企一策”培育指导服务,2020年以来,累计为3000余户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培育指导服务,编制辅导意见1000余份。今年起,我们将实施科技型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每年遴选高新技术企业50强和科技型中小企业50强,培育一批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采取系列培育举措,我省科技型企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055家,实现营业收入6152.26亿元、工业总产值4236.75亿元、高新技术(服务)产品收入4878.15亿元,拥有有效专利达40029件。新增就业人数29247人,其中,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8681人。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487家,占比23.81%;在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主板/中小板、新三板等成功上市63家,其中,在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成功上市19家;云南省“金种子”上市后备培育库的289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60%。另外,截至2022年7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备案1046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92家。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昆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昆明日报记者:

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创业激情,对稳就业、促就业有重要的意义。请问,下一步,我省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样的打算?谢谢。

宗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的问题请李媛女士作回复。

李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就刚才的提问,我简要作一下介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的重大举措。双创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培育了接续有力的新动能,为扩大就业容量、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深走实。

一是统筹资源,凝聚合力。进一步发挥好双创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双创部门联席会议常态化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各项推进创新创业政策措施,统筹全省创新创业资源,加强工作调度,加强各部门、各州(市)、各双创平台间的工作协同,形成合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聚焦重点,建优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市场主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持续推进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全覆盖。以平台为载体推进创新创业信息交流、政策宣传,开展各类培训、金融服务,促进成果转化。从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方向发力,依托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增强融通创新,打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三是选树典型,强化示范。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持续选树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代表,对评选过程和优秀典型开展系列专题报道,总结创新创业成功经验,挖掘创新创业背后的故事,广泛宣传,持续报道,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激发各类群体创新创业活力。

四是联合办赛,营造氛围。继承和发扬历年创新创业各大活动赛事经验做法,持续筹办好国家、省级各大创新创业活动赛事。以赛促创,强化创新创业大赛结果运用,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创新创业大赛成果转化落地;以赛扩面,加大创新创业活动赛事覆盖面,持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与度、话题度和影响力,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回答完毕,谢谢!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请记者朋友提最后一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我们都知道,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20多年,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精准脱贫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云南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情况,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王学勤厅长作回复。

王学勤:

感谢新华社记者朋友的提问!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和重大创举,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也是我们依靠科技支持支撑“三农”工作的金钥匙。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有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全省从2002年起,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支持政策和机制,组织遴选和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认定科技特派员24989人,科技特派团53个,在2020年就已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省8502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的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科技特派员直接引导、参与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等300多个,服务当地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3800多家,服务各类基地500多个,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农民190多万人次,推广新技术600余项,引进新品种500余个,辐射带动农户94万余人。

其中,今年就已向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派出27个科技特派团共589人次,支持服务县城46类149个农业主导产业。据统计,包括以往已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已为27个县举办了科技培训2500余场次,培训各类人员18万余人次,培养大批本土科技人才,有效提高科技推广水平,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科技特派员方面持续发力,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工作,切实落实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科技人才、平台园区和科普宣传培训这“五个全覆盖”。

二是根据云南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六大行动”部署,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百团万人”创建“百企百村百品牌”工程。实现“四个促进、四个提升”。强化25个边境县(市)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科技特派队选派工作,推进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常在村”,助推科技支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新发展。

三是抓实2022年10件惠民实事“科技特派员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推进新选派24个科技特派团服务“一县一业”;新选派201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一村一品”。继续抓好精准选派、成果转化、培训服务、基地示范、典型发掘、会议交流和绩效管理等工作。

借此机会,我向各位记者朋友呼吁,科技特派员是最美科技人,在云岭大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谱写了无数个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建议各位记者朋友多去实地采访一下、宣传一下这些最美科技人,如果有需要省科技厅会给予积极的支持。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王学勤先生。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依靠科技支持支撑“三农”工作的金钥匙,云南作为农业大省,这把金钥匙终将打开我省“三农”工作发展的大门。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三位发布人专业、全面、精彩的解答和发布。

各位记者朋友,科技创新是我省经济腾飞的翅膀,是我省发展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也标志着创新型云南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创新永不止步,奋进永不停歇,通过努力,我们将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富民强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助力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希望记者朋友持续关注创新型云南建设工作,持久地宣传、全方位地展示我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成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